钢铁企业在这方面降低能耗还是有不少潜力的。
有些人把去产能理解为去钢铁,我不认同。杨晓东认为,解决京津冀大气污染问题,去产能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应仅仅局限于钢铁行业。
杨晓东指出,要实现钢铁企业的绿色化,首先要实现企业经营者观念的绿色化。未来,钢铁行业要进一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应进一步提高余能利用水平,加快工艺装备结构调整和原料结构调整。例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钢铁行业的环保矛盾非常突出,这也刺激了日本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最为关键的是,钢铁行业要实现发展和环保的双赢,必须做好顶层设计。其实,国外钢铁厂排放的废气污染物浓度没那么低,但能通过环境自净能力进行自净。
空气质量的检测高度是1.2米~1.5米,也就是人的呼吸带高度。可以说,每个行业都会一定程度地造成大气污染。2016年以来,厦门市生态环保工作更是切实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抓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
2016年,市环保局共受理相关投诉件、信访件5867件,信访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环境安全】亮点成果2016年,全市辐射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9.22%,医疗废物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为了确保环境安全,厦门市全面加强核辐射与电磁辐射的监督管理。每年6月份,市环保局更是与市城管执法局联合行动,不分昼夜地加强巡查执法,合力做好绿色护考工作,并在考试期间驻守考点周边,确保考生有一个安静的备考、应考环境。2016年,厦门市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排名全省第一。
近日,《2016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正式发布,全面展示了厦门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取得的累累硕果。市环保局对全市110余家涉核技术利用单位进行验收和监督性监测,验收监测31家企业50余台Ⅲ类X射线装置,解决全市电磁辐射投诉问题20余起。
27项厦门市率先全省启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2016年完成2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编制任务。不论是在顶层设计、机制体制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执法监管手段上,厦门市始终坚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勇当排头兵。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推进船舶高压岸电项目试点和港口机械油改电项目建设。【生态优美】亮点成果率先全省荣获国家生态市命名,获批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试点城市深入实施《美丽厦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4-2030年)》和《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4-2030年)》,我市划定了981平方公里生态控制线,并纳入多规合一平台管理,真正实现从生态空间的整合到建设项目前期决策的无缝对接,使环境监管从末端管理真正走到了前端决策。
与此同时,厦门市通过开展生猪养殖标准化提升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加快推进市政管网建设,加强城镇节水和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开展海洋生态整治修复等一系列工作,切实起到了珍惜水、保护水、改善水环境的作用。【核心提示】近日,《2016厦门市环境质量公报》正式发布。【水清岸绿】亮点成果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新增园林绿地、造林绿化千余公顷2016年,厦门市不断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机制,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厦门市地表水水质考核办法》,建立地表水水质监测体系,定期对饮用水源地、溪流断面和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监测考核,流域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2016年,厦门市率先全省获国家生态市命名。
与此同时,市环保局不断健全环境信访工作流程,严格落实每月局长接待日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投诉。2016年,厦门市率先全省出台《厦门市环境教育规定》,更是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了环境教育、宣传工作的落实。
全面推进集中供热和锅炉整治,完成年度燃煤小锅炉整治改造。其中,为了确保工业噪声不扰民,市环保局在严格夜间作业监管的同时,强化了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的达标管理,派出执法、监测人员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要求工业企业妥善布置噪声辐射方向,合理布置建筑结构,加强厂界的立体绿化、工程降噪等措施的落实,减小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2016年,厦门市率先全省启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开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合试验,完成2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编制任务。通过《厦门日报》、厦门电视台和厦门环保微信公众号,宣传环保知识,强化市民环保意识一直以来,市环保局积极联手各方,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营造全民积极投身环境保护的氛围。不仅如此,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升级试点经验正在全面推广,潜在污染地块排查和土壤环境监测任务正在开展,厦门市工业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建设也将于2017年底投用,切实为保障环境安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筑起了一道道安全防线。【改革创新】亮点成果率先全省启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建立起联动执法、网格化监管、企业信用评价等创新机制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的要求,厦门市积极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工作,摸清生态系统价值家底,探索建立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的沿海样本,为构建起可复制推广的生态环保责任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奠定基础。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给予生态补偿,对具有闽南特色的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进行修缮和保护,全面推进鼓浪屿整治提升,对白鹭自然保护区和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生态市荣誉的背后,凝聚着全市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坚持城市修补与生态修复并重,持续不断地优化生态环境。畅行环岛路上,拥抱碧海蓝天,人们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全民参与】亮点成果率先全省出台《厦门市环境教育规定》。推行建筑工地绿色文明施工,开展城市扬尘污染专项考评。
2016年,厦门市率先全省启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完成2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编制任务整整50页、中英文对照的公报,全面记录了厦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厦门市各级各部门敢闯敢拼、先行先试,在绿色发展之路上迈出的每一个坚实的脚步。【党政同责】亮点成果2016年,厦门市连续第二年在全省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中荣膺第一一直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融入五位一体建设的全过程。
全面推行环保网格化监管,推动镇街新设立环保工作站,建设网格化平台环保模块。通过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机制,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便是其中关键的一环。
据报告显示,厦门深入贯彻落实党政同责,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造生态优美、空气清新、水清岸绿的宜居城市格局。截至2016年底,厦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4367公顷,绿化覆盖率40.89%,公园绿地面积3734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6平方米。共受理人大建议12件、政协提案17件,均已按期完成答复,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98.9%201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4。
487公顷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坂头石兜水库和汀溪水库饮用水源达标率100%。【亮彩数字】25%2016年,厦门市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排名全省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政绩和绩效考核权重提高到25%,位于全国前列,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得到全面落实。
2016年,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第4。100%厦门市率先全省出台《厦门市环境教育规定》,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公众参与,2016年全市环保相关信访办结率100%、满意率100%,人大建议、政协提案的办结率和满意率均为100%。
建立起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机制,做到从产污到排污、治污的全过程评价。实行环保前置审核,国五标准的机动车方可上牌,全面淘汰黄标车厦门市环保、公安、建设、城管、港口等相关部门立足日常管理工作,积极推动专项防控工作,在空气质量保卫战中屡战屡胜。
灾后,厦门市迅速开展四边绿化建设及公园绿地建设,提升城市绿化景观水平,新增园林绿地487公顷,造林绿化524公顷超洁净排放,环境治理倒逼绿色转型在佛山高明顺成陶瓷公司生产车间,以往粉尘飞扬、污水横流的现象不再。这些年,能存活、发展好的企业,都是能在环保标准下积极谋求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企业。佛山市环保局总工程师赵颖说,佛山市政府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体系,明确41个党政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避免多头管理、权责不清。
国家、省市对企业环保要求越来越严。以往,政府为了抓经济将环境成本有意无意忽视,如今环保底线已成为珠三角各城市政府上项目的前提。
水污染治理是广东环境治理的老大难。在珠三角,受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制约,向环保要空间,通过绿色转型谋发展,正在成为不少地方和企业的自觉追求。
如今,当不少地方仍不时遭遇雾霾之苦时,广东的蓝天白云却越来越多。在空气治理任务较重的制造业重镇佛山,环保成为政绩考核一项重要指标。